| 网站首页 | 金融资讯 | 财经资讯 | 金融新闻 | 财经新闻 | 金融信息 | 财经信息 | 文章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金融财经网 >> 金融资讯 >> 正文

  没有公告

  迈向高水平制度型金融开放           ★★★ 【字体:  
迈向高水平制度型金融开放
作者:佚名    金融资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9    

  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开放”与“回暖”的信号随处可见。朋友圈里,第一波出境游的小伙伴已经晒出全球各地的打卡照;新闻热搜上,从东部沿海的浙江、江苏,到中西部的湖南、四川等地,众多外贸企业在政策支持下“包机出国”,拿下一批批新的海外订单;随着多地恢复人员及货物通关,瑞丽的缅甸小吃摊位前食客如云,二连浩特市温州国际商贸城重回往日喧嚣……

  近年来,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一直秉持着扩大开放的决心。特别是在金融领域,开放的步伐从未停歇。诸多领域准入限制、外资投资比例限制和机构持股比例限制的逐渐取消,吸引了国际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首家外资独资寿险公司、首家外资全资控股期货公司、首家外资全资控股公募基金等多个“首家”陆续诞生。目前,三大国际债券指数均已纳入中国债券,这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长期健康发展、金融持续扩大开放的信心;而扩大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拓宽沪深港通标的范围,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建立常备货币互换安排,完善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资金管理等一系列开放措施的落地,让跨境融资便利化水平不断提高,让我国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发展实惠。

  今年初召开的监管部门年度工作会议中,“金融开放”仍是新一年重点工作之一。2023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深化国际金融合作和对外开放。做好二十国集团可持续金融牵头工作。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银保监会召开2023年工作会议时提出,“稳步扩大银行业保险业制度型开放。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水平。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

  从上述表态不难看出,2023年金融开放将聚焦制度型开放以及充分对接国际标准。

  推动高水平制度型金融开放,不能只是局部的“零敲碎打”式放开,而应该有赖于系统性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回顾过往四十年,改革与开放的“双轮并进”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功要义。国内金融业也在对外开放中迎接全球挑战,并不断深化改革,逐渐走向成熟。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继续保持改革与开放进度的大体匹配。

  推动高水平制度型金融开放,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积极推动标准对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我们既是受益者,也同时将中国发展的红利带给了全世界。如今,中国在更多方面与全球接轨,意味着需要在更广阔的领域理解国际规则,并秉持规则意识。在参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谈判时,我们首次将新金融服务、金融信息转移纳入自贸协定规则,金融服务领域承诺在六年过渡期内将正面清单转为负面清单。新的阶段,应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下的跨境金融合作,通过增加高质量的外汇政策供给释放外贸外资的潜在有效需求;也应不断对照相关领域的实际发展需要,提升金融服务,切实提升“外循环”的质量和水平。

  推动高水平制度型金融开放,应当努力成为国际标准的建设者、推动者和引领者,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以绿色金融为例,我们已经持续推进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不仅于2016年首次将“绿色金融”引入G20议题,并于2021年与各国共同制定《G20可持续金融路线图》,为引导国际市场资金支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重要指引。此外,与欧盟联合发布《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也有利于推动绿色标准兼容、便利绿色资金跨境流动。展望未来,中国仍将是全球绿色金融等多领域的重要倡导者和引领者。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们曾见证并受惠于改革开放带来的伟大发展奇迹,也将继续秉持扩大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的决心,积极主动对接并推动完善相应的国际标准。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金融在不断迈向更高水平开放进程中,创造出具有持续动能的改革红利。

金融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金融资讯:

  • 下一个金融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金融资讯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金融财经网提示: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的网站客服解决!
    金融财经网 | 金融资讯 | 财经资讯 | 金融新闻 | 财经新闻 | 金融信息 | 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