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金融宏观调控能力日趋成熟 支撑中国经济创造发展奇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3 3:55:49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风雨征程,书写发展。新中国成立75年来,从百废待兴到自力更生,从百业凋敝到欣欣向荣,中国以世所罕见的速度创造出经济发展的奇迹,经济总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水平大幅跃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

  这背后离不开党和国家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进行灵活适度的宏观调控,加强逆周期调节。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段,中央银行始终根据经济金融形势变化,积极发挥了宏观调控功能。”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实行“大一统”银行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同时承担着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的职能,并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剥离出来,1983年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主要负责实施金融宏观政策。改革开放以来,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逐步从以直接调控为主向以间接调控为主转变,有效应对了多次挑战。中国人民银行建立完善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制度,根据经济金融运行实际需要,陆续创设了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快建设以货币政策体系和宏观审慎政策体系为核心的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始终坚持管好货币总闸门,为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坚实支撑,支持国民经济运行持续实现较高增长、较低通胀和较多就业的优化组合。

  2013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共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6次,累计降幅超过10个百分点,为银行体系提供稳定的中长期低成本资金。公开市场操作7天期逆回购利率逐步下调至当前的1.5%。自2019年8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改革以来,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下降带动社会融资成本下行,2024年8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57%左右,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为3.35%,均处于历史低位。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创新设立了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力度。目前,存续期内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基本覆盖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于2024年9月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

  为有效提升前瞻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中国特色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逐步构建。中国人民银行已在货币信贷、房地产金融、跨境资本流动等重点领域制定了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展望未来,连平认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体系将进一步完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更好把握好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调整、金融风险防范之间的动态平衡。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