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P2P“收割”私募:女子同时供职16家公司不上班 用“工资”在上海买别墅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11 2:09:1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P2P“收割”私募:女子同时供职16家公司不上班 用“工资”在上海买别墅

  “这些职业骗薪者大部分原本是P2P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多口才非常好,P2P行业崩塌后,他们开始集体转行。此次被骗的包括数十家私募基金公司。”

  其实,这伙人的劣迹早已在多个职场领域流传。对于出现的纠纷,公司报案后,警方一般认为是普通的劳资纠纷,会建议走劳动仲裁。但每次仲裁,胜利者都是被视作“”的劳方。

  一次次应对仲裁,也让这些人更有“斗争经验”,他们相互提点,传授经验,伪造证据,补上漏洞,更加猖獗。

  不过,“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个骗薪者甚至让自己的女友以真实身份应聘了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再将自己和同伙招进公司。

  此次被骗的包括数十家私募基金公司。在金融企业中,私募基金公司对于入职员工的学历、履历等要求相对低一些,审核也比较宽松。特别是一些初创私募公司,着急用人,忽视背景调查。而且为了节省成本,同意了员工不交社保的要求,这样就很难发现员工存在同时兼职的情况,更容易成为“套路应聘”团伙的目标。

  这些“套路应聘”诈骗团伙的成员利用了中小私募基金数量众多,对销售人才需求较大等特点,研究出了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式。

  一位私募人士表示,这些诈骗团伙普遍年龄在20-30岁之间,伪装成很有人脉、很有资源的样子。入职后,这些诈骗人员相互伪装成对方的客户,每天两三个人去公司,给人一种马上就要成交的样子。这些人员每天都会写工作日志,而且日志写得很好,日报内容全部是大客户,会详细陈述每天拜访客户的名称、地点、意向资金等等,还会发送拜访客户的视频。其实这些内容都是编造的,与实际情况完全不符。

  一些私募公司把这些人当作宝贝一样,不但开出两三万的底薪,甚至还给股份。甚至有私募在2个月时间内,招了60多位疑似的诈骗团伙人员,每月花费成本多达几十万元。

  两三个月后,这些人一旦露出马脚,就会提出离职,而离职的时候,如果公司不付工资,还会被威胁去劳动局举报。

  今年1月,一家网络科技公司负责人刘健向浦东警方报案。原来已经离职的员工杨洪在公司群里发了一张图片,那是一张杨洪从其他公司离职的证明,但上面的时间竟然和在刘健公司工作的时间重叠。恍然大悟的刘健决定向警方报案。

  警方前后一共抓捕160多名犯罪嫌疑人,至少从被骗企业身上卷走了1.3亿元的钱款。

  据警方初步推算,全国范围内,类似的骗薪群体至少有七八百人。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较为发达地区的城市,均或多或少存在。

  金融界提醒:本文内容、数据与工具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具备任何指导作用。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