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炒鞋”有风险 参与需谨慎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 10:39:32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
|
|||||
日前,央视财经频道分析炒鞋经济,点名批评了炒鞋平台不正规的市场行为,平台缺少监管,内部假账号对倒拉高交易价格,炒鞋市场泡沫不断增多。现在的炒鞋App通过闪购等手段,让用户虚拟交易。买进卖出盈利,而不用实际交割。这是一个类似于期货的金融市场,让人们拿出真金白银在里面对赌。平台用各种名字抽头,类似于证券期货的手续费。这种模式,与证券交易所、期货市场类似,但问题是期货市场、证券市场,是有监管的,而炒鞋App是不在金融监管范围之内的。炒鞋App实际上是自建了一个金融交易平台,又不再金融监管体系之内,所以这里面的风险就可想而知了。 现在的炒鞋App通过闪购等手段,买家在平台上购买球鞋后通过寄存,就可以实现再次出售,完成鞋不过手的交易,通过寄存+速达的闪购方式,实现多次频繁交易,买鞋不是买到实体鞋而是买到鞋的交易权益,实质是脱离电商平台的实物销售,变成了证券交易的金融化操作。 据了解,整体炒鞋的操作包括实体店或线上旗舰店、炒鞋商户、炒鞋平台、消费者四方。主要由炒鞋商户从实体店或线上旗舰店、炒鞋平台等渠道购买限量版单品,在“毒”等炒鞋平台中发售,或者直接在炒鞋群转手赚取差价,消费者在其中参与竞价。部分炒鞋App还设置了实时报价、寄存、涨跌幅、比价等功能。 省会市民杨先生炒鞋已近3年了,杨先生称,这个炒鞋也有套路,有的人在出售自己囤的货前需要造势,会发布消息说这个鞋有多好,到出售时雇人抢鞋,再到二手平台、群里自买自卖把价钱抬起来,看着差不多了,再出手就割了一波韭菜。 当然,炒鞋圈中除了有杨先生这样深谙炒鞋套路的人,也有抱着试试心态的“小白”。一位炒鞋“小白”告诉笔者:“其实我根本不知道炒鞋它有啥逻辑,不过也有90后一天赚百万这种事,我想试试我能不能捡个漏,但是炒鞋的价格也一直拿不准,总花钱找些内部消息,万一就赚了呢。”这位“小白”表示,“最近行情不太好,我两天亏了一千,炒鞋主要还是看自己眼光,感觉好看价格不高可以入,感觉赚差不多就抛,最近炒鞋市场波动很大,不是没一点风险的,要做好心理准备。我这样的散户炒鞋浪费时间,需要排队抽签,得看预售,赌着挑鞋。炒鞋也有团队形式,不过那种一般会交几百元‘学费’,然而遇到不良团队还会被割韭菜。” 炒鞋平台的审核机制尚未完善。在炒鞋的狂热之中,很容易滋生“高仿、假货”等黑产生意。有炒鞋玩家称“假货做得足够逼真,也有机率过验,曾经拿一双‘纯原’去某炒鞋平台验货,还真过了。”此外,有很多用户质疑炒鞋平台售卖严重瑕疵鞋;也有用户质疑炒鞋平台更改发货日期,涉嫌虚假发货。 专家表示,炒鞋活动,尤其对于某些平台推出预售模式,由于商家库存以及能否交付均存在不确定性,而在此种资金先于货物转移的情况下,如果平台未能交付货物或兑付,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特征:“非法性”“公开性”“利诱性”“不特定性”,从事“不具有销售商品、提供服务的真实内容或者不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主要目的,以商品回购、寄存代售等方式非法吸收资金的”,则被认定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而关于包括饥饿营销炒作、缴税问题、寄售问题,专家表示,暂时没有明确的监管。 不仅如此,随着日渐火热的炒鞋经济,部分炒鞋者在没有资金又看好了几双鞋的情况下,也容易孤注一掷。有媒体报道,针对炒鞋人准备的网贷产品“炒鞋贷”也滋生出来,所谓的“炒鞋贷”日利率0.1%,头息10%,年利率竟然高达60%。 事实上,鞋子“金融+”之时,炒鞋行业得到了监管的高度关注。此前,央行上海分行发布了一篇《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的金融简报指出,近期,国内球鞋转卖出现“炒鞋热”,炒鞋平台实为击鼓传花式资本游戏,各义务机构应高度关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实防范此类风险。 金融简报显示,目前国内已有10余个炒鞋平台,毒、Nice、斗牛、当客(get)、YOHO!有货、识货、切克、Drop store、95分球鞋、盯潮等,呈现出参与者数量多、交易量大、价格波动剧烈等特征。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值得警惕。 但即便如此,炒鞋的热度仍在,仍有人幻想在这场割韭菜行动中分一杯羹。这就有赖于有关部门尽快行动起来,查清其是否真正违法,如果是,则严惩不贷,如果不是,也当积极引导并进行合理规范。毕竟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在资本的游戏中,受益者总是少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