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爸爸去哪儿”提示父亲的时代转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23 7:31:1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29日电(记者姜雪兰)近日,湖南卫视推出了一档周播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节目仅播出三期就引起广泛关注。这档节目在娱乐之余提醒人们:当今的中国父亲应顺应时代变化自觉转型。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五位明星父亲要带着自己的孩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度过三天两夜,而孩子们的年龄都在3岁——6岁之间。离开了大多数家庭的核心——母亲,五对父子(女)分别遭遇了不同的困难和尴尬,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克服。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严父慈母是父母不变的定位,母亲生儿育女,为孩子生活里各种琐碎的事务操心,父亲则高高在上,掌控大局。这不成文的规则延续千年,在当今社会依然有效,所不同的是,随着职业女性的普及化,父亲在孩子的生命中扮演了更加复杂且多元化的角色。

  现代的父亲除了需要指引孩子的人生方向,更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言传身教,引导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节目中,有的父亲责备闹钟“闹钟坏坏”,来安慰受到惊吓的儿子,这就是典型的推卸责任的教育思维。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少不了面对挫折、伤痛,但责备无辜的第三方,容易让孩子在面对问题时,产生“都是别人的错”的条件反射,不敢承担责任,这样显然不利于孩子人格的正面发展。

  出生于2000年之后的孩子,在儿童时期就处于信息爆炸的时代当中,他们所接收的大量信息未经甄别,来自四面八方,也容易学习到负面的东西。父亲此时应该利用新型教育方式,发挥信息筛选和正确的榜样作用,如同节目中,一位父亲以角色互换的方法,教导儿子要听从指挥,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味的放任骄纵,或者动辄打骂,都是极端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孩子,极易造成他们从幼儿时期就开始有逆反心理。

  父亲的定位对孩子的童年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棍棒底下未必出孝子,软语之中也未必养纨绔。但愿父亲们能不断改进理念和方法,更好地承担教育的责任。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