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财经纵横」张晓晶:中国经济的底气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18 13:24:56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中国未来增长取决于要素的支撑。从资本、劳动以及创新这三个维度来看,中国未来增长的底气十足。

  其一,中国的国民储蓄率很高,这对资本形成是一个重要支撑。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中国的国民总储蓄率显著高于其它主要经济体,且中国总储蓄率在未来的五年仍将维持在45%左右的水平,远高于美国(20%多)、欧元区(25%)和日本(不到30%)。较高的国民储蓄率对未来的资本形成(当然也包括扩大消费)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其二,人力资本积累加速。尽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在十年前就开始下降,且面临人口峰值提前和人口老龄化加速,但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一个较为缓慢的过程。值得强调的是,中国人力资本积累在不断加速,2021年中国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9年。另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领衔的《包容性财富报告》(inclusive wealth report, 简称IWR)显示,中国的中国人力资本存量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

  其三,创新驱动逐步增强。中国坚持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中国创新能力排名,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11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从2012年的1.03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2.79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国际论文数量连续多年排世界第二位;国内发明专利、PCT国际申请量连续三年位居世界首位。这些均体现出中国创新驱动在逐步增强。

  其一,债务攀升与资产积累同步。很多人担心中国的债务风险。但他们可能不太清楚的是,中国的债务攀升与资产积累几乎是同步的;不能只看到债务这一面,而忽略了资产这一面。这也是我们编制资产负债表的意义所在。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CNBS)的数据,中国社会总负债由2000年的54.7万亿上升到2019年的980.1万亿,后者是前者的17.9倍。与此同时,我国社会总资产也快速积累,由2000年的93.6万亿上升到2019年的1655.6万亿,后者是前者的17.7倍。由此可见,中国债务攀升与资产积累是“同步的”,连步幅也都差不多。中国的债务与资产同步积累的特点,与主要发达经济体是有较大区别的。这里的关键差异在于:发达经济体的政府负债更多地是用于社保、转移支付、补贴低收入群体,用于消费,因此未能形成相应的资产,而中国地方政府负债主要是用于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债务增长与资产形成是同步的(从强调扩大消费角度,投资驱动模式亟待转变,但决不能因此否定投资驱动对于增长以及财富积累的意义)。

  其二,政府家底雄厚,有能力应对风险。2021年末,加总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和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共计155.1万亿元(占GDP比重135.0%),其中由中央政府持有的资产43.2万亿元(占GDP比重37.6%),地方政府持有的资产为111.9万亿元(占GDP比重97.4%)。经过多年的积累,中国政府部门的净财富大概占到社会财富的四分之一左右,而很多发达经济体的政府净值(财富)是负的。这些财富可以帮助中国政府应对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可适当减持这部分资产,通过REITs等方式盘活部分存量资产,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间资本,以此来弥补部分收支缺口,应对债务风险。

  其三,中国居民储蓄率维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居民储蓄率在2009年达到接近40.4%的顶峰后开始回落,2019年降到34.8%;疫情后又有所上升,我们估算2022年的居民储蓄率达到38.4%。尽管经济由投资拉动向消费驱动转型,叠加人口加速老龄化的影响,趋势上看未来居民储蓄率还将继续回落,但相较于主要发达经济体,还是要高得多。除了德国在15-20%之间,美英日基本上是在10%左右。较高的居民储蓄率也成为中国居民部门应对金融风险的“压舱石”。

  其一,中国潜在增长率仍然较高。关于中国未来的潜在增长率有很多预测。综合各家,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潜在增长率将保持在5%-6%之间,处于较高水平,比发达经济体增速的两倍还要高。通过对外开放,可以让世界各国分享到中国经济较快增长的红利。

  其二,中国营商环境在不断改善。从2013年至今,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位跃升至最新的31位。

  其三,中国拥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14亿多人口实现现代化将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大事。”习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书面演讲指出,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中等收入群体在未来15年比当前翻番,超过8亿,推动超大规模市场不断发展。

  其四,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没有变。通过深入学习中国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领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两个“毫不动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政方针,这充分表明中国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没有变、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没有变。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