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金融资讯 | 财经资讯 | 金融新闻 | 财经新闻 | 金融信息 | 财经信息 | 文章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金融财经网 >> 财经资讯 >> 正文

  没有公告

  黄冈师范学院助教在《自然》杂志“吐槽”论文撤稿通知欠透明文章被“剪辑”有点生气准备继续发文探讨该问题           ★★★ 【字体:  
黄冈师范学院助教在《自然》杂志“吐槽”论文撤稿通知欠透明文章被“剪辑”有点生气准备继续发文探讨该问题
作者:佚名    财经资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27    

  对于学者来说,论文撤稿无疑是一次“滑铁卢”,甚至是其一生难以抹去的“污点”。

  据黄冈师范学院助教徐少雄在《自然》杂志通讯栏目的介绍,论文撤稿的原因并非只有学术不端,“其背后的原因五花八门,有些是因为学术不端,有些是因为数据或结论错误,还有因为不当署名,甚至无心之过导致的撤稿。”

  研究论文撤稿现象多年后,2月21日,徐少雄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优化撤稿通知,避免破坏性后果》的评论文章,矛头直指“撤稿通知信息欠透明”问题。他建议,应完整披露监管机构对学术不端指控的调查。

  因为这篇文章,他也成为黄冈师范学院历史上第一位在《自然》杂志发稿的学者,校方称其“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据该校披露的信息,自1970年起,湖北省高校在《自然》杂志共发表文章123篇,其中仅三所省属高校在该刊物上有所斩获,其他均为部属高校。而如今,黄冈师范学院已位列其中。

  徐少雄:2月21日在线期收录。我这篇文章是一篇评论文章,发表在《自然》杂志“通讯”专栏,我是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我在香港理工大学的导师胡光伟教授是第二作者。

  九派新闻:看到你的文章被收录进国际顶级期刊,你心里有什么想法?你的生活是否也发生了些变化?

  徐少雄:心情很复杂。首先,我感到一种荣耀,我的研究观点得到世界知名学术期刊的肯定,我很高兴。其次,这也增强了我对自己研究工作的信心。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二本大学,并没有那么多学术光环,这次发表也算是一次“逆袭”。文章的非学术影响力超乎我的意料。因为《自然》杂志的影响力,文章发表后,周围的人与机构对我的态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收到了纷至沓来的橄榄枝。

  徐少雄:文章是我用英文写的,大意是说,学术论文撤稿通知普遍存在信息欠透明的问题,撤稿通知应针对性地披露相关信息。

  徐少雄:学术撤稿机制正式起源于2009年底“出版伦理委员会”发布的首版撤稿指南。根据该指南,已发表的学术文章,如果存在科学或伦理方面的严重问题,应被撤稿,不能继续作为学术文献在学界流通。撤稿通常是一个复杂、耗时、令人不悦的过程,一般以在学术期刊网站发布官方撤稿通知为终点。

  但撤稿通知应该披露哪些信息,学界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但因为调查机构的隐私保密政策、各利益相关方的自身利益等多因素的制约,导致一些信息客观上缺失、一些已有信息无法被披露。

  徐少雄:学界已有定论,这个问题在国外普遍存在。虽然我尚未涉及国内的撤稿现象研究,但据我了解,类似问题在国内同样也普遍存在。

  徐少雄:对被撤稿的学者来讲,“撤稿通知信息欠透明”可能会引发学术不端的失实指控,损害其学术声誉,进而影响这些学者的学术生涯及基金申请等。不仅如此,这个问题对学术期刊及出版商、科研机构以及学术诚信监管部门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还可能会危害学术共同体,让社会大众对学术自治、科学自查机制产生信任危机,这对整个科学、学术的健康生态都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徐少雄:我在文章中也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应公开学术不端举报内容,披露监管机构对学术不端指控的调查,以捍卫科学体系的自查机制、增强社会大众对科学自治的信心。对于拒不回应学术不端指控、反对撤稿的科研人员,以及失察、失职的学术诚信监管人员或部门,应曝光其身份,以震慑重犯。

  徐少雄:说起来,整个构思、到写作、再到发表,是一个很神奇、意外的过程。2022年9月中旬,我在香港理工大学英文系读博,我的研究对象就是撤稿通知。当时正忙着准备一篇文章,我突然想到,我多年来的研究都是以撤稿通知为唯一的数据来源,但很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却无法在里面中找到答案。

  我猛然意识到,撤稿通知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满足不同层次类别读者关于撤稿事件的信息需求。于是,我集中查阅相关文献,发现虽然学术界有对“撤稿通知普遍存在信息欠透明”问题的讨论,但并不系统,也不全面,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很零碎、表面。因此,我就有了写这篇文章的想法。

  徐少雄:有了想法,我就迫不及待着手写文章。我与导师通力合作,前后花了差不多6周完成了初稿,全文近3000单词。文章开写的时候,我就计划投《自然》杂志,因为之前有学者在上面发表过类似话题的文章。完稿后,我曾给他们投过一次稿,结果等了一个多月,杳无音信。

  于是,我初生牛犊不怕虎,直接给《自然》杂志主编发了封电子邮件,还把自己的发表记录链接也推介了过去。大概过了六周,主编回复了,他将稿子推荐给了“通讯”专栏的主编,也就是最终刊发我文章的主编。他说愿意接受,不过要求必须精简,并建议聚焦原文中最温和的观点。

  徐少雄:实话说,我当时很失望,甚至有点生气,一度想拒绝《自然》的橄榄枝。收到邮件后差不多一个星期,我有意没回复对方。最后,在我导师劝告下,我才答应把原文近3000单词的文章改写至200词左右。很快,文章就被《自然》接收,继而刊发。这篇文章篇幅比较短,我觉得无法全面再现原稿的学术价值,我就将原文改写,另投了其它学术期刊,希望能有好的结果。

  徐少雄:目前这个问题已经逐渐引发学界关注,我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可以参与进来,一同研究这个问题,助力于学术伦理生态的改善。

财经资讯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财经资讯:

  • 下一个财经资讯: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财经杂志:恒大7年半亏损86亿…
    财经杂志:恒大等房企为中国…
    财经杂志订阅_市场
    《财经》杂志:百度、阿里、…
    基金业协会拟定投教指引:应…
    万物新生 共话巅峰|《财经》…
    红刊财经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金融财经网提示: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的网站客服解决!
    金融财经网 | 金融资讯 | 财经资讯 | 金融新闻 | 财经新闻 | 金融信息 | 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