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十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分析报告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2/11/28 6:11:43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2020年的世界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全球经济因为逐渐增强的贸易单边主义和保守主义而缺乏增长动力,国际贸易开放程度面临挑战;另一方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扩散蔓延,引发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同时行业停摆、工厂停产、货物运输不畅频频发生,各国为应对疫情陆续采取了贸易限制性措施,服务贸易需求受损,全球贸易往来的活跃度大幅下降。疫情让原本就已低迷的世界贸易雪上加霜,对社会秩序和经济活动造成巨大冲击,冲击程度超过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世界经济衰退风险将大幅增强。

  下面简要综述国际各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情况、国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走势、中国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和国内主要商品价格趋势四个方面。

  市场遭多方风险冲击,美国经济复苏艰难。公共卫生事件疫苗传来佳音,但金融市场仅表现出谨慎的乐观。因为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恶化,而疫苗普及抑制公共卫生事件尚需时日,加上欧美新一轮财政刺激遭遇障碍,由此引发对脆弱不堪的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加深。同时,尽管宣布拜登获胜,但特朗普继续申诉本次大选存在舞弊,拒绝承认败选。复杂不一的因素正从多个方向拉扯市场,经济复苏之路漫长且困难重重。

  欧元区经济增长正失去动力。新冠疫情已造成极不寻常的经济衰退,今年欧元区经济预计萎缩7.8%,加之北半球气温下降,不排除未来两个季度欧洲经济有再度萎缩的可能,经济复苏前景极不稳定。欧元区经济复苏不是线性的,而是不稳定时断时续的,并取决于疫苗推出的速度。疫情暴发以来,欧元区通胀下行压力较大,甚至出现通缩迹象,长期来看,财政政策或更有益提振经济。

  日本经济复苏遭遇拦路虎。由于疫情反弹,日本政府叫停旅行补贴政策。在经历了第二季度的创纪录下滑之后,今年第三季度日本经济快速回升,创下有可比数据以来最大增幅。不过由于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日本经济恢复到新冠疫情暴发前水平尚需时日。如果明年新冠疫苗能广泛使用,日本经济可能会在2022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对俄罗斯经济、财政和金融的影响较大,三季度GDP萎缩3.6%,俄经济走势可能恶化。国际市场石油行情不利,石油出口减少幅度较大。延迟需求基本耗尽,疫情卷土重来,新的限制措施出台,外部需求减少,第四季度经济形势恶化。但是在疫情导致全球经贸大幅缩减背景下,中俄贸易的表现良好,虽有小幅下降,但也是很亮眼的成绩。

  印度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即使在疫情消退之后,印度仍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2025年前后的产出将比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低12%。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前,一直在积聚的资产负债表压力可能会加剧。企业资产负债表压力、银行不良资产上升、非银行金融公司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市场疲软等情况可能会进一步恶化。将推动印度的趋势增长率从疫情前的水平大幅下降。

  10月份国际主要大宗商品总体呈现上升趋势。黄金保持跌势,但多头希望犹存。现货黄金因辉瑞疫苗宣布试验结果积极后的大跌。若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今年以来支撑金价大涨的多数因素将随之消散。但多方风险因素尚存,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罕见矛盾向市场注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且超宽松货币政策料将长期存在,对金价走势构成支撑,令其跌势受限。原油价格低位反弹。受益于新冠疫苗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利多刺激,油市此前偏悲观的预期得到改善,全球原油期货价格展开修复性反弹走势。但要彻底扭转此前偏悲观的原油需求预期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原油市场消费前景将逐渐改善,供需结构也将逐步好转,原油修复性反弹行情有望延续。RCEP签署及乐观数据提振人民币汇率。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先低后高,双向波动弹性明显增强。10月份,美元指数维持震荡,而人民币汇率升幅扩大,全月升值1.62%。中国经济增速全球领先;人民币资产对于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仍在持续提升;全球货币政策易松难紧,中国的利率仍然相对较高。这些因素都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及较乐观的中国经济数据提振风险偏好,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较前季有明显提升。

  2020年前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同比增长0.7%;2020年10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 2020年10月份,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同比下降2.1%,环比持平;2020年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83292亿元,同比增长1.8%,降幅比1—9月份提高1.0个百分点;2020年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533亿元,同比下降5.5%;2020年1-10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2020年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2020年10月国内主要商品价格大多呈现震荡上行走势。10月钢价低位反弹,一路高走。库存数据在近三个月基本持稳,为钢价上涨提供支撑,进入冬季北方受天气限制会更加明显,在终端需求弱势的情况下,南下的资源或有所增加。加之美国大选已成定局,全球不确定性将有所下降,中美关系短期也有望缓和;国内经济持续恢复,今年经济大概率领先全球实现正增长,预计11月将迎来钢市下半年高点。十月铜价延续高位震荡,银十国内消费未有亮眼表现,显性库存基本持稳。月末呈冲高回落态势。基本面海外铜库存持续流入国内,国内工业虽有回暖但整体铜消费端压力依旧较大,旺季不旺下难以形成价格动力。料11月高位托底震荡为主,先抑后扬。焦炭市场提涨7轮,焦炭年内仍旧易涨难跌,整体趋势偏强震荡。焦炭供应小于需求,焦炭库存快速回落,支撑此次焦炭上涨。焦化产能总体来说,增减基本平衡,并未出现明显的供需缺口。近期整体虽表现震荡,但现货趋势依然偏强,短暂供需压力虽有缓解,但后期仍有去库预期。进入12月后,焦炭供应缺口或再次显现。10月水泥需求不减,传统旺季发力,累计产量同比回正。由于天气转好,南方不再受强降水天气侵扰,下游施工进程可正常推进。而北方气温渐低,项目进度多有抢工。受下游强需求支撑,10月当月水泥产量同比增速达本年度最高值。由于下游项目的需求持续性,水泥产量仍有较强的需求支撑,预计水泥产量在11月或仍将保持高增速运行。10月铝价整体走势向好,海外经济持续复苏助推铝价上行,不过在海外疫情的二次爆发下,铝价涨幅有所收敛。现货市场货源充裕,但交易量稍显平淡。不过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渐回暖,国内库存尚未出现明显累库现象;短期内在现货以及低库存的支撑下铝价或延续震荡偏稳的走势,后续随着逐步进入传统淡季,预计11月份或将呈现震荡走势。房地产稳增长,需求支撑可期,后半年内均保持高增速运行。从10月房地产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运行态势。从5月开始,由于政策利率下行,使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于6月迅速回正。7月后,尽管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并基本秉承“房住不炒”的基本导向,但房地产投资仍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当月增速。接近年底,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随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财政政策具体空间落地,在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从上述情况来看,在2020年10月美国、日本、欧洲、俄罗斯、印度经济仍受疫情影响面临挑战。国际国内主要大宗商品价格基本呈现震荡走势。

  (下文主要对国际经济、国际大宗商品、国内经济、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市场遭多方风险冲击,美国经济复苏艰难;新冠疫情已造成极不寻常的经济衰退,欧元区经济复苏前景极不稳定;日本经济复苏遭遇拦路虎;疫情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影响,经济走势可能恶化;印度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

  市场遭多方风险冲击,美国经济复苏艰难。美联储官员们在公开讲话中再度发表了对未来经济前景的担忧,承诺极度宽松,并呼吁更多的财政刺激措施。在公共卫生事件感染率飙升威胁经济活动之际,美国最需要的是财政政策支持,而不是更多货币政策行动。第三季度强劲反弹后,美国经济的最新数据显示经济活动有所放缓。劳工部数据显示首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五周来首次上升,商务部数据显示美国10月零售销售增速为6个月来最低。不排除经济再次陷入衰退的可能性,指出公共卫生事件复燃将使本季度和2021年初难以增长。疫苗可能会让经济活动在明年下半年强劲回归。

  继上周辉瑞之后,制药公司莫德纳也在周一宣布了公共卫生事件疫苗的初步三期试验结果,显示其有效性高达94.5%,且存储温度要求较辉瑞疫苗更低。美国药监局周五表示将在12月上半月批准疫苗上市。此外,各路专家及相关负责人就疫苗发表的言论不胜枚举。这些无疑是对风险资产的重大利好,市场随之而动,风险资产上涨,美股一度突破历史新高;债券等避险资产价格下跌。但整体来看,疫苗的相关消息对行情的威力在减弱。

  刺激法案谈判恢复,美联储、财政部罕见对抗!在拜登基本胜选后,白宫不再积极参与刺激法案谈判,但美国参议院领袖舒默表示,其与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同意就一项潜在的救助法案恢复谈判。在刺激法案重燃希望之际,还有一条消息值得注意,美国财政部宣称到12月31日,美联储在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建立的几项紧急借款计划到期之后,将不会延长它们的期限,因为这些计划“显然已经实现了目标”。随后,美联储迅速发布了一份简短的声明,谴责财政部的决定——该央行希望继续沿用这些救市工具。

  10月的“恐怖数据”、和初请失业金人数的数据显示出美国的消费支出水平下降且就业情况不容乐观。美国零售销售数据推动市场中的乐观情绪更快消散。美国10月份零售销售数据不及预期。继9月份零售销售意外飙升至1.6%之后,预计10月份的增长将显着放缓,美国整体零售销售月环比仅增长0.3%(预期为0.5%),上个月的增长显着下调(从环比+1.9%至+1.6%)。这反映出美国民众的消费支出水平降低,预计受美国二次公共卫生事件愈演愈烈,以及新一轮财政刺激计划迟迟不出台影响。疲弱的美国零售销售也对风险情绪泼了一盆冷水。第二波公共卫生事件显然正在对消费者消费产生影响。任何持续的封锁也都将限制公众旅游的能力。最近的数据显示财政刺激仍需要加强以促进经济复苏。

  就业方面,初请失业金人数,录得74.2万人,为连续12周处于百万关口下方,但高于预期值增加70.7万人。该数据显示出市场加重了对公共卫生事件病例激增将抑制美国经济增长的担忧。这表明美国经济正在艰难挣扎。美国州失业救济金申请量为五周来首次上升,这显示出在公共卫生事件感染病例暴涨和新的业务限制下,劳动力市场的复苏正在放缓。

  公共卫生事件严峻。近日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报告公共卫生事件死亡病例已经超过25万例,累计确诊病例超过1100万例,目前仍有超过7.6万公共卫生事件病人住院。纽约宣布暂时关闭学校,其感染率已经达到春季以来的最高水平。而随着感恩节假期的来临,美国公共卫生事件会进一步升级。

  纽约停课并再次变为远程教学的决定使市场感到震惊,纽约市7天测试阳性率的滚动平均值达到3%的安全阈值,触发了学校系统关闭,再次引发了对封锁的担忧。投资者越来越担心已经造成的经济损失以及在等待疫苗推出时会产生什么后果。尽管疫苗的确在隧道尽头提供了亮光,但隧道变得更像海绵状和更加漫长。

  特朗普继续拒绝承认败选,并申诉大选存在舞弊 。朱利安尼和其他代表美国总统特朗普争取连任的律师,为他们所称的普遍存在的选票欺诈行为做出辩护。这些指控包括共和党观察员不被允许在费城和底特律观察计票,以及特朗普的律师鲍威尔声称,多米尼投票系统公司生产的美国投票机使用了委内瑞拉生产的软件。

  在法庭上推翻选举结果多次失败后,特朗普正采取不同寻常的举措,直接与共和党州议员接触,试图颠覆选举人团程序。特朗普竞选团队的最新策略是,说服密歇根州等由总统候选人拜登赢得的摇摆州州的共和党控制的立法机构搁置选举结果,以决定特朗普的胜选。

  综上,公共卫生事件疫苗传来佳音,但金融市场仅表现出谨慎的乐观。因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各国公共卫生事件进一步恶化,而疫苗普及抑制公共卫生事件尚需时日,加上欧美新一轮财政刺激遭遇障碍,由此引发对脆弱不堪的经济复苏前景的担忧加深。同时,尽管宣布拜登获胜,但特朗普继续申诉本次大选存在舞弊,拒绝承认败选。复杂不一的因素正从多个方向拉扯市场,投资者对前景预期分裂,主要资产走向也在等待更为清晰明朗的信号。

  欧元区经济增长正失去动力。新冠疫情已造成极不寻常的经济衰退,经济复苏前景可能不稳定。虽然关于新冠疫苗的消息令人鼓舞,但在人们广泛获得免疫之前,欧元区仍可能出现新冠病毒加速传播、社会和活动限制升级的情况,欧元区经济复苏可能不是线性的,而是不稳定的时断时续,并取决于疫苗推出的速度。据欧盟委员会最新预测,今年欧元区经济预计萎缩7.8%。2021年和2022年预计分别增长4.2%和3%。

  近日欧洲中央银行宣布,维持三大关键利率不变,主要再融资利率、存款机制利率和边际借贷利率分别为0.00%、-0.50%和0.25%,符合市场预期;紧急抗疫购债(PEPP)规模仍将维持在1.35万亿欧元,并将至少持续到2021年6月底;长期再融资操作(TLTRO-III)仍是银行吸纳稳定、低成本资金向实体经济注入信贷的工具。

  欧元区经济下行风险明显,将于12月重新评估经济前景。在此评估基础上,欧央行将酌情调整货币工具,确保融资条件有利于经济复苏,并消除新冠肺炎疫情对通货膨胀的负面影响。欧元区经济在第三季度强势反弹,但是由于疫情卷土重来,对欧洲经济增长前景再次构成威胁,预计第四季度经济活动将显著放缓,欧元区经济增长正失去动力,如有必要将调整政策工具。

  近期欧洲疫情反弹迅猛,加之北半球气温下降,不排除未来两个季度欧洲经济有再度萎缩的可能。目前,欧洲各国疫情防控政策也逐渐接近今年峰值水平,但金融市场调整幅度有限。如果欧央行扩大宽松,可以缓解市场悲观情绪,以及减轻政府、企业乃至居民的抗疫成本。疫情暴发以来,欧元区通胀下行压力较大,甚至出现通缩迹象。9月数据显示,欧元区核心CPI同比增速已降至0.2%,为欧元区1999年建立以来最低。近十年来,欧元区通胀率一直低于欧央行中长期达到2%通胀这一目标。

  虽然欧央行将适度校准政策工具,但是欧洲经济增长应多由财政政策支持,财政政策应该是有针对性的、暂时性的,“恢复基金”的投入使用至关重要。是提振欧洲经济的关键。长期来看,如果扩大宽松弊大于利,财政政策或更有益提振经济。欧洲经济活动与通胀之间的关联性持续减弱,政策效果并不明显。过度的宽松将带来资产泡沫。今年以来的欧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了2.11万亿欧元,其中41%用于购买证券,53%用于信用机构借款,而商业银行的1.37万亿欧洲扩表中,78.6%是政府信贷,18%是非金融企业信贷,居民信贷更是录得负增长,可见在本轮宽松中,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的比例较少,进一步宽松鼓吹资产泡沫的危害更大。

  日本经济复苏遭遇拦路虎,RCEP促进外部利好。疫情蔓延愈演愈烈,承担着日本经济重启的“Go To”补贴活动将被暂停。而在转折的背后,有日本应对疫情的焦虑,或许也有日本防控和经济始终难两全的焦虑。

  近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的新冠病毒对策总部会议决定,政府将暂停以疫情快速蔓延地区为目的地的旅行补贴政策,同时将要求都道府县知事考虑停止发放餐饮优惠券。不过菅义伟没说从何时开始暂停上述补贴政策,也没划定不再补贴的地区范围。

  不断飙升的确诊人数是促进日本政府态度大转弯的关键因素。仅一天日本新增新冠确诊病例就超过2500例,连续4天刷新单日新增最高纪录。其中,首都东京新增539例,打破先前创下的534例单日最高纪录。西部大阪府新增确诊病例415例,同样创单日最高纪录。

  菅义伟新政府上台之后,疫情防控就是其首要任务,同时日本政府也想实现经济的重启,“Go To”补贴活动本身都是经济重启的刺激措施,但这其实是两难的事情。刺激经济就可能使人群流动性增强,给疫情防控带来麻烦,如今日本政府也是迫于疫情蔓延的压力又不得不暂停经济重启的措施。

  另一方面日本可能也有更长远的筹谋。如果日本疫情加速蔓延,很可能会影响到明年的东京奥运会,奥运会要顺利开展的前提就是日本国内的疫情需要控制得住。但事实上,菅义伟提出的很多疫情防控措施,其可操作性并不强,比如推出餐饮用口罩等,也是因此导致防疫放松,再加上刺激措施带来的群聚性感染,让疫情出现了反弹。

  自11月中旬以来,日本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便不断增加,而自入冬以来,日本疫情也出现新的特点,重点感染领域从餐饮业蔓延至企业、医疗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和普通家庭。新增确诊病例激增,也使得用于治疗的病床数量面临不足风险,因此防治重症感染尤为重要。

  而疫情的反弹也将“矛头”引向了此前的刺激消费措施。日本医师会会长中川俊男便呼吁国民众减少外出,并要求人们采取严格卫生消毒措施,争取在短时间内控制疫情。政府通过补助金促进国内旅游是引发此次疫情蔓延的重要原因。

  暂停消费刺激措施将影响日本的内需,疫情限制人员流动和外出,导致消费低迷。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具有很强联动性,防控做不好的话经济很难重启。幸运的是,日本加入RCEP能够带来一定的外部利好,日本也想通过加速推进RCEP提振外贸,但RCEP还要通过日本国会审批,整个RCEP要彰显出贸易促进效果也还要等到明年。

  日本内阁府发表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在经历了第二季度的创纪录下滑之后,今年第三季度日本经济快速回升,创下有可比数据以来最大增幅。不过由于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日本经济恢复到新冠疫情暴发前水平尚需时日。如果明年新冠疫苗能广泛使用,日本经济可能会在2022年恢复到疫情前水平。

  疫情虽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影响,三季度GDP萎缩3.6%,俄经济走势可能恶化。疫情对俄罗斯经济、财政和金融的影响较大。首先,政府为抗击疫情投入大量财政资源,财政负担较重,财政赤字有所扩大。但这也不是俄罗斯一家的事,全球所有国家都在赤字抗疫。其次,国际市场石油行情不利,石油出口减少幅度较大,对财政的支持从过去的54%左右降到不到50%。从中期来看是一个风险点。但今年里卢布已经贬值了20%左右,风险已经释放得差不多,未来没有大幅贬值的压力。

  与此同时,在疫情导致全球经贸大幅缩减背景下,中俄贸易的表现良好。如果未来两个月疫情控制得好,中俄全年双边贸易有望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0亿美元的水平。受疫情的影响,全球经贸缩减幅度很大。将中俄贸易情况放在这个背景下比较,就会发现表现很好。

  俄罗斯第四季度经济形势可能恶化。延迟需求基本上已耗尽,居民实际收入低于去年。卢布贬值和通货膨胀加速对居民购买力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俄罗斯和全球第二波疫情正导致新的限制措施出台,许多欧洲国家已重新实施全国隔离。这已对服务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导致外部需求减少。

  印度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即使在疫情消退之后,印度仍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2025年前后的产出将比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低12%。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前,一直在积聚的资产负债表压力可能会加剧。预计印度未来五年的潜在增长率为4.5%,低于疫情爆发前的6.5%。在2020年前已经阻碍经济增长的逆风——比如企业资产负债表压力、银行不良资产上升、非银行金融公司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市场疲软——可能会进一步恶化。由此造成的长期创伤,可能是全球最严重的创伤之一,将推动印度的趋势增长率从疫情前的水平大幅下降。

  经济萎缩并没有阻止莫迪总理重申其目标,即到2025年将印度经济规模从2.8万亿美元发展到5万亿美元。尽管政府宣布了一系列支持经济增长的措施,但这些措施对提振需求的效果远低于预期,这让央行承担了很大一部分重担。印度央行上周发表的一篇报告预测,印度这个亚洲第三大经济体已进入历史性的技术性衰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由于莫迪突然实施的封锁导致经济活动瘫痪,到2021年3月,印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将萎缩10.3%。尽管随着经济活动的恢复,预计会出现大幅反弹,但创伤仍挥之不去。

  印度政府公布1.2万亿卢比新刺激计划以提振需求,创造就业岗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印度经济重回增长轨道。该一揽子计划的金额为2.65万亿卢比,其中包括针对10个行业的近1.5万亿卢比的生产激励(PLI),该计划于周三获得了印度联邦内阁的批准。PLI计划将在5年内实施,而周四宣布的多项计划,将在本财政年度内投入资金,包括化肥补贴和城市地区的PMAY补贴。

  印度经济在新冠封锁中首当其冲受到影响,6月当季创纪录地萎缩了23.9%。包括印度储备银行在3月底封锁后宣布的措施在内,政府和央行总共提供了约29.9万亿卢比的资金,比今年预算收入高出近50%。财政部长估计,目前刺激计划的规模已达到GDP的15%。一揽子计划将继续帮助社会各阶层。这些举措将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确保流动性,促进制造业的发展,重振房地产行业并支持农民。

  印度正处于技术性衰退中印度经济可能连续第二个季度萎缩,将印度推入前所未有的衰退中。印度央行在首次公布的数据中显示,截至9月份的这个季度,印度GDP萎缩了8.6%。从4月到6月,印度经济下滑了约24%。

  印度储备银行的数据受到企业成本削减的提振,尽管销售下滑,但企业的营业利润仍得到提振。研究小组还利用汽车销售、银行流动性充沛等一系列指标,来显示10月份前景光明。如果这种好转势头持续下去,印度经济将在第四季度恢复增长。然而,存在价格压力泛化严重的风险,通胀预期不稳定,从而导致政策干预失去可信度。

  疫苗乐观掺杂刺激预期,现货黄金多头希望犹存。现货黄金因辉瑞疫苗宣布试验结果积极后的大跌。若新冠疫情得到控制,今年以来支撑金价大涨的多数因素将随之消散。但多方风险因素尚存,且超宽松货币政策料将长期存在,对金价走势构成支撑,令其跌势受限。

  美国经济正在艰难挣扎。美国州失业救济金申请量上升,这显示出在新冠感染病例暴涨和新的业务限制下,劳动力市场的复苏正在放缓。初请失业金人数之高是不健康的。他还警告说,收益正消耗殆尽,而今年早些时候批准的支持经济的计划即将到期。

  美国财政部与美联储罕见矛盾:美国传出的一则消息也令市场震惊。美国财政部宣布,美联储的某些紧急贷款计划将于12月31日CARES刺激法案结束后到期。要求美联储归还3月份大规模疫情救援计划中尚未动用的4,000多亿美元资金,以便国会能够将这些资金重新用于刺激经济。美联储迅速公开回应称:“美联储希望疫情期间建立的所有紧急工具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仍然紧张、脆弱的美国经济提供后盾。”在美国经济复苏尚不稳固之际,美联储的角色遭到削弱,这是很荒谬的事,此举向市场注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除了新冠疫苗的利好消息,还纷纷传来多项风险的相关消息,包括经济数据、疫情状况、美国大选和财政货币政策消息,都令投资者的乐观情绪受挫。多方风险事件的冲击和拉扯令风险资产涨势迅速消散,黄金仍保持跌势,但多头希望犹存。

  市场将继续关注众多悬而未决的事件进展。包括欧洲各国PMI和美国一系列重要经济数据——周一欧洲各国公布11月采购经理人指数、周二公布德国三季度GDP,周三将公布美国第三季度个人消费支出物价指数、10月个人消费支出、10月耐用品订单、第三季度实际GDP、初请失业金人数及10月新屋销售。

  同时央行动态频繁。美联储将公布11月份货币政策会议纪要,将为其货币政策的前景提供更多线索。货币政策方面,韩国央行和瑞典央行将公布最新的利率决议。

  石油修复性反弹有望延续。受益于新冠疫苗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利多刺激,原油需求前景一扫阴霾,油市此前偏悲观的预期得到改善,全球原油期货价格展开修复性反弹走势。其中,WTI原油期货价格自37.20美元/桶连续收涨至42美元/桶附近,而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从39.50美元/桶下方劲升至44美元/桶左右。

  市场风险偏好回升。北半球秋冬季到来以后,欧美国家正在经受疫情二次反扑的考验。虽然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持续攀升加剧金融市场恐慌情绪,但随着近期疫苗研制取得突破性进展,很大程度上提振了市场做多商品等风险资产的信心和热情。

  据美国辉瑞公司和德国生物科技BioNTech公司最新披露的消息来看,其联合研制的疫苗在Ⅲ期临床试验中有效率为90%,并且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同时,生物公司Moderna也表示,其Ⅲ期实验疫苗有效性为94.5%,会在未来几周内向美国申请疫苗的紧急使用权。预计到年底,有大约2000万剂新冠疫苗运往美国。

  疫情研制进展迅速的利好消息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此前市场偏悲观情绪,提振资金做多油市的信心。虽然眼下全球疫情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但原油需求前景在疫苗即将问世的背景下有望被重新评估,全球经济活动加速复苏的乐观预期将促使原油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供应存在偏紧预期。10月下旬国际原油价格快速下跌,再度引起了OPEC+的密切关注。为了防止油价重演今年3—4月的大跌行情,近期OPEC+聚焦于把原定在明年1月份增产的计划推迟3—6个月。目前沙特和俄罗斯已经公开表示,如果疫情反弹打击了燃料需求,那么两国会采取积极行动干预油价,甚至提出了进一步加大减产的选项。虽然该选项尚未得到其他成员国的广泛支持,但OPEC+核心国干预油价的决心不容置疑,而供应端存在的偏紧预期将在一定程度上鼓舞油市的做多信心。

  后市需求有待恢复。据OPEC最新月报显示,步入秋冬季以后,欧美疫情扩散加剧,随之而来的防控措施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并对原油需求产生不利影响。基于上述考虑,OPEC再次下调了原油的需求预期。其中,OPEC将2020年第四季度原油的需求预期下调96万桶/日。预计2020年全球原油需求将减少975万桶/日(之前的预测是减少947万桶/日)。同时,欧洲最新的疫情封锁措施虽能缓解疫情升级,但并不意味着原油低迷的需求能摆脱困境,疫情仍旧会对2021年的原油消费产生不利影响,原油需求复苏将受到严重阻碍,交通和工业燃料需求低迷将持续到2021年中期。预计2021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速为635万桶/日,逊于前值654万桶/日。

  总之,疫苗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短期内对原油价格产生了积极影响,但要彻底扭转此前偏悲观的原油需求预期依然任重而道远。未来原油市场消费前景将逐渐改善,供需结构也将逐步好转,原油修复性反弹行情有望延续。

  RCEP签署及乐观数据提振人民币汇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及较乐观的中国经济数据提振风险偏好,市场关注焦点重回疫情等基本面;中国央行日内开展11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8000亿元创近五年新高,在信用风险急升时维稳市场信心。中国10月工业超预期,投资消费创年内高点,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在持续复苏的轨道中,供给和需求端均获改善,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较前季有明显提升。

  短期内美国大选对风险情绪的提振已被消化,疫苗“出世”的利好弱于预期,市场风险偏好进一步上升的空间不大。11月下旬随着欧元区疫情大概率率先放缓、封锁措施逐步解禁,美元指数有一定的贬值压力,在此之前美元指数可能陷入惯性的收敛震荡,目标区间为92.50-93.50。在美国大选局势逐步明朗后,未来一年美元将贬值6%,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升至6.3。

  今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势先低后高,双向波动弹性明显增强。10月份,美元指数维持震荡,而人民币汇率升幅扩大,全月升值1.62%。人民币汇率在11月6日升破6.6后,近日再度走高至6.5附近。2020年三季度跨境人民币指数(CRI),三季度CRI指数为316,较二季度上升1点。

  三季度,欧美部分经济体受疫情反弹困扰,中国经济恢复势头愈加明显,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境外增持人民币金融资产的趋势增强,人民币跨境使用活跃度继续提升。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保持活跃。2020年前三季度,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67%,其中,第三季度实现同比增长7.52%,表明中国外贸进出口已恢复。货物贸易项下,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继续扩大,第三季度结算使用规模突破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2%。

  推动人民币保持币值稳定的力量在明年还会延续:一是中国经济增速全球领先;二是人民币资产对于全球资金的吸引力仍在持续提升;三是全球货币政策易松难紧,中国的利率仍然相对较高。这些因素都将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支撑。

  在当前经济环境向好的大背景下,预计美元兑人民币汇价在2021年中期将会进一步下移至6.30-40区间。

  2020年前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同比增长0.7%;2020年10月份,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 2020年10月份,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同比下降2.1%,环比持平;2020年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83292亿元,同比增长1.8%,降幅比1—9月份提高1.0个百分点;2020年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533亿元,同比下降5.5%;2020年1-10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83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6%;2020年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72278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长3.2%,三季度增长4.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8123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67亿元,增长0.9%;第三产业增加值400397亿元,增长0.4%。从环比看,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2.7%。

  2020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5%。其中,城市上涨0.5%,农村上涨0.4%;食品价格上涨2.2%,非食品价格持平;消费品价格上涨0.6%,服务价格上涨0.3%。1—10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3.0%。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下降0.3%。其中,城市下降0.3%,农村下降0.5%;食品价格下降1.8%,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6%,服务价格上涨0.1%。

  2020年10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环比持平;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2.4%,环比上涨0.2%。1―10月平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去年同期下降2.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2.6%。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83292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1—9月份提高1.0个百分点。其中,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9183亿元,下降0.7%,降幅收窄0.8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3.22%。

  1—10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58533亿元,同比下降5.5%,降幅比1—9月收窄0.9个百分点。全国税收收入累计下降4.6%,连续6个月累计降幅收窄。全国非税收入下降10.3%。10月份,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531亿元,同比增长3%。

  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8370亿元,同比增长4.6%。其中,出口16194亿元,增长7.6%;进口12176亿元,增长0.9%。进出口相抵,贸易顺差4018亿元。1-10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59521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出口143296亿元,增长2.4%;进口116224亿元,下降0.5%。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10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1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增速比上月末低0.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0.92万亿元,同比增长9.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个和5.8个百分点。

  10月钢铁价低位反弹一路高走,11月或将迎来钢市下半年高点。需求未减量是基础,钢材降库是支撑。据中钢协数据,10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钢材库存量1214.78万吨,比上一旬减少154.19万吨,下降11.26%;比年初增加261.54万吨,增长27.44%;比去年同期增加67.68万吨,增幅5.90%。库存数据在近三个月基本持稳。

  从钢厂生产情况来看,10月下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共生产粗钢2372.21万吨、生铁2076.65万吨、钢材2357.11万吨、焦炭362.11万吨。本旬平均日产,粗钢215.66万吨,环比下降0.77%、同比增长9.58%;生铁188.79万吨,环比下降2.07%、同比增长7.65%:钢材214.28万吨,环比增长3.19%、同比增长9.41%。

  库存总体持稳相对降库中,从目前钢材价格来看,这个好势头,说明需求一直在。此外,河北限产一波结束又来一波。唐山、邯郸、保定、石家庄市于近期,又将启动重污染天气Ⅱ级应急响应。实际减产效果虽还有待验证,但是目前已有缺货情况显现。这将极大程度影响北材南下的进度。

  今年前三季度粗钢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8.94%,增幅比1-8月扩大1.7个百分点。同时,重点统计钢铁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44%,6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利润实现同比正增长。

  目前来看,一方面,冬季来临,工地施工加快步伐,市场或有备货需求,对现货价格形成一定支撑;另一方面,北材南下并未真正开启。往年,北材南下的时间多开始于11月左右,而在今年,北方主导钢厂库存不大,再就是今年需求旺季时,北方价格高于南方,往年北材南下之际,南北价差在300元/吨以上,而今年,南北方价格差距不大,价格没有拉开,加之南方钢贸商大库存,高产能、工程资金偏紧的背景下,北材若没有大的品牌优势,靠拼成本、运费、政策、品牌,南下比往年都难。后期来看,北方受天气限制会更加明显,在终端弱势的情况下,南下的资源或有所增加,但预计增量并不会十分明显。

  拜登当选,全球不确定性将有所下降,中美关系短期也有望缓和;此外,美国参众两院的选举结果,这将直接决定新总统的施政效果,尤其是财政刺激、疫情控制、减税、新能源政策、医保、外交政策等。预计后面市场的走势可能逐渐明朗。国内经济持续恢复,今年经济大概率领先全球实现正增长。上游焦炭、铁矿石、水泥、煤价回升。中游全国高炉开工率等高位震荡、生产维持高位,制造业回暖加速。油价上涨,下游汽车产销两旺,工程机械火爆、家电出口订单强势。随着10月以来,表关需求较为快速增长。我们认为主要是下游汽车、机械、家电等出口和内需旺盛,其中冷轧因库存和前期产量缺口而表现优异。

  综上,目前的暴涨行情是“银十”的延后效果。叠加全国宏观利好消息的影响,世界贸易摩擦将有所放缓,预计11月将迎来钢市下半年高点。

  10月铜价延续高位震荡,沪铜主力收至50940点,月涨幅0.02%;9月份进口铜矿砂及精矿同比大增35%,上游矿端受疫情影响明显减弱,而智利罢工扰动频发,短暂性提振铜价,银十国内消费未有亮眼表现,显性库存基本持稳。

  10月美国刺激法案传言即将达成的消息提振伦铜最高上探至7000美元,但随后被搁置,市场乐观情绪消退,叠加上临近月底欧美疫情再度激增,美国单日确诊超8万,欧洲多国封城,避险情绪蔓延,美元受到青睐低位反弹,铜价陷入回调整理,月底下探5.1万。各国制造业PMI显示维持扩张,而欧美服务业将继续受疫情影响,对于经济复苏的担忧以及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同样导致了避险情绪的升温,短期铜价受宏观面指引较大,主力5.1万预计仍有争夺,重点关注美国大选,以及刺激计划进展对于市场信心的推动。

  10月现货铜涨250元,升贴水先跌后涨,月底好铜升水维持在180元附近。下游消费有回暖迹象,而随着盘面持续上涨,交投氛围降低,持货商被逼下调至好铜升水100元,月底盘面走跌,再度吸引贸易商、下游逢低入市。整体交投来看,银十消费旺季并不明显。进口盈亏方面,10月窗口继续关闭,缺口最高接近800元/吨,月底缩窄到100元/吨附近。美元低位反弹,离岸人民币小幅贬值,铜价外强内弱明显减弱。

  整个十月份,废铜价格平稳,波动不大。中上旬,南北厂家报价拉大,多地贸易商收货价格赶超北方厂家,但下旬期间,北方下游厂家因原料紧缺,报价差距缩小。下旬经过连续几日行情回调之后,持货商捂货心态稍有缓解。行情止跌回稳,市场交投氛围稍有好转,且临近月底,厂家边料处理增多。因废料紧缺影响,江西、河南部分厂家跟涨难跟跌,且河南地区厂家业务员纷纷外出收货。另外,据福建地区大型货场反馈,搬货也明显受限,同时倒逼废铜继续挺价,精废差价缩窄。北方废铜货源紧缺,废料库存仅够维持3天以内生产,本月到货订单减少,部分铜厂采购主动外出寻货,以维持稳定生产供应,10月份当地多数厂家都有短暂停炉的情况,下游铜杆成品订单尚可但不及9月,且部分厂家账期有所延长。

  10月19日,国家环境部发布了规范再生铜进口的公告,符合标准的再生铜将不属于固废,可自由进口,该政策于11月1日实施,废铜进口标准推出在即,市场担忧进口资源大量流入后会打压价格,谨慎观望心态升温。另,2020年第十三批限制废铜批文已公布,铜废料核定进口量为5980吨。

  10月国内铜价高位震荡,临近月末呈冲高回落态势。基本面海外铜库存持续流入国内,国内工业虽有回暖但整体铜消费端压力依旧较大,旺季不旺下难以形成价格动力。而消息面上欧美疫情蔓延,沪铜进一步向消息及技术面价格指引靠拢。短期沪铜或有震荡下行区间形成,料11月高位托底震荡为主,先抑后扬维持五万价格重心。

  焦炭市场提涨7轮,焦炭年内仍旧易涨难跌,整体趋势偏强震荡。焦炭市场目前已经出现7轮上涨,累计涨幅350元/吨。涨后山西吕梁地区准一级焦炭出厂报盘约2000元/吨,贸易商拿货成本约在2050-2100元/吨,对应焦炭仓单成本约在2400元/吨附近。而港口地区近期准一级成交价已达到2300元/吨,对应仓单成本约在2450元/吨附近,小幅升水01合约30元/吨,大幅升水05合约200元/吨。

  支撑此次焦炭上涨的最核心逻辑在于,焦炭供应小于需求,焦炭库存快速回落。从焦炭供需数据来看,早在今年4月初,焦炭市场即已经出现了供需错配的迹象。此时焦炭供应量约在112.74万吨/日,而需求则回升至113.29万吨/日。随后钢厂复产速度加快,6月中下旬时焦炭需求达到了124.6万吨/日,而焦炭供给则仅在120.9万吨/日,焦炭供应缺口扩大至3.7万吨/日。这也是这段时间焦炭出现持续去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一去库周期中,焦炭共累计上涨6轮,涨幅300元/吨。

  第二波,也就是本次焦炭上涨,始于9月。此时钢厂需求尚未启动,市场对于钢市旺季预期减弱,钢价下跌,利润转弱。但此时钢厂开工率保持高点,从需求来看,9月初焦炭创新高至125.8万吨/日附近,而焦炭供应量虽有所提升,但仅维持在123.7万吨附近,焦炭仍有2万吨/日的供需缺口。紧接着,10月份焦炭去产能进程启动,10月份当月淘汰焦炭产能1000万吨以上,而新增产能仅在600万吨左右,且600万吨新增产能开工率只有5-6成水平,焦炭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推动焦炭涨势。

  从当前需求角度来看,钢厂例如近期持续好转。其中我们检测的山东地区螺纹钢毛利已回升至470元/吨附近。高利润支撑下,钢厂主动减产的意愿相对有限。即便后期淡季钢市需求转弱,但钢厂出现亏损的概率仍相对有限。当前钢厂焦炭需求量约在122.47万吨/日附近,虽然较前期下滑,但依然达到去年9月旺季水平。

  而在焦炭方面,当前焦炭供应量约在123.8万吨/日左右,近期焦炭供需情况出现一定缓解。这也可以从11月以来钢联的数据以及钢厂实际的到货情况中得到验证,钢厂接受焦炭价格提涨的积极性明显减弱。不过我们认为供需缓解的现象并不会持续太久,年内焦炭仍有概率出现供需紧缺现象。

  1-10月,焦化产能有增有降,但总体来说,增减基本平衡,并未出现明显的供需缺口。而焦炭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来自于钢厂需求的快速增加。尽管进入11月后,钢厂面临供暖季限产,但目前为止,钢厂开工率大多符合当期的文件要求,开工率基本不受明显影响。且叠加当期钢厂高利润背景,钢厂后期减产空间并不大。预计11-12月高炉平均焦炭需求量或维持在121-122万吨以上。

  但从焦炭供应角度来看,11-12月焦炭进入了较为集中的产能淘汰周期。11月焦炭淘汰产量预计达到1547万吨,折合到日度,淘汰带来的产量下降最多可达到4.2万吨左右。不过产能淘汰大多集中于每月的中下旬,实际来看,对于次月影响更大。而产能增量方面,焦炉出焦后,往往当月无法完全达产,开工率仅在5-6成左右,需1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全满负荷生产。

  综合来看,进入12月后,特别是12月中后期,焦炭供应缺口或再次显现。预计12月焦炭需求在122万吨附近,焦炭供应或回落至120.3万吨以下水平,焦炭缺口或再次扩大至1.7万吨以上。而进入2021年,焦炭供应缺口或有继续扩大趋势,现货市场整体持续趋强。因此盘面来看,近期整体虽表现震荡,但现货趋势依然偏强,短暂供需压力虽有缓解,但后期仍有去库预期,或继续对期货盘面形成支撑。

  10月水泥需求不减,传统旺季发力,累计产量同比回正。1-10月水泥累计产量共19.20亿吨,累计同比由负转正,增长0.4%。10月当月水泥产量为2.41亿吨,同比增长9.6%,较上月提高3.2个百分点。10月为水泥行业传统旺季,由于天气转好,南方不再受强降水天气侵扰,下游施工进程可正常推进。而北方气温渐低,项目进度多有抢工。受下游强需求支撑,10月当月水泥产量同比增速达本年度最高值。由于下游项目的需求持续性,水泥产量仍有较强的需求支撑,预计水泥产量在11月或仍将保持当月高增速运行。

  10月天气渐冷,北方即将进入冬季取暖季,工程进度多有抢工,南方市场则整体需求向好。从房地产及基建等相关数据来看,投资高增速势头不减,预计需求端年内仍将保持高增速运行,水泥市场持续受到需求端支撑。

  房地产基建稳增长,需求支撑可期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483292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1-9月提高1.0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2%。按行业构成看,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为116556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较1-9月提高0.7个百分点。1-10月含电力和不含电力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累计同比分别增长3.0%和0.7%,较前月累计同比分别提高0.6和0.5个百分点。

  不含电力基建投资累计同比转正。1-10月含电力和不含电力的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分别增长3.0%和0.7%,分别较前月提高0.6和0.5个百分点。其中,铁路运输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3.2%,涨幅继上月下降后,继续下降1.3个百分点;道路运输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7%,涨幅较前值降低0.3个百分点。水利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增长2.7%,较前值提高1.8个百分点;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累计同比下降2.5%,降幅较前值收窄0.8个百分点。

  从各行业数据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增长多来源于水利管理业与公共设施管理业。其中,前三季度内,铁路运输业和道路运输业的投资增速较高,10月则二者增速均有所放缓。水利管理业投资则基本围绕上年同期水平浮动,10月当月增速较高。与前三者相比,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在本年度相对较低,尽管累计同比降幅逐月收窄,但增长幅度相对保持不温不火的状态,本年度回正可能性不高。整体来看,由于经济恢复情况较好,基建继续加码的紧迫性较低,在此趋势下基建增速或有所放缓。但由于工程的连续性以及冬季原本即为北方施工淡季,预计年内基建投资仍将保持累计同比逐月低速增长。

  及至年末,房地产竣工面积或有短期内提速的可能。财政政策的具体落地使得需求层面继续受资金端支撑,预期水泥在11月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至年底稍事修整。

  10月沪铝整体走势向好,主力最高涨至14910/吨,最低跌至14230/吨,截止月末,收报14370,较九月份上涨225,涨幅1.6%。海外经济持续复苏助推铝价上行,伦铝整体呈震荡上扬之势,月内一度突破1850关口,最高涨至1872美元/吨;不过在海外疫情的二次爆发下,铝价涨幅有所收敛,截止10月末,伦铝再次回到1800附近波动,较9月份上涨2.4%左右。

  10月现货市场货源充裕,贸易商积极出货,但下游消费“金九银十”尚未出现,整体成交较9月份有所平淡。

  华东现货铝价结束9月底上涨行情,陷入高位震荡趋势,月初因国庆假期,市场到货增加及欧美疫情负面情绪影响,现货铝跟随期铝陷入高位震荡,盘整于15000元附近。缺乏实际利好,且市场担忧4季度电解铝产能投产,铝价上行乏力。10月华东现货铝价整体运行区间在14520-15080元/吨,截至10月30日,华东现货铝价格在14800-14840元/吨之间,环比9月底上涨140元/吨。

  华南现货铝亦呈现高位震荡行情,整体运行于14870-15310元/吨区间,截止10月30日,华南现货铝市场价在14990-15090元/吨,环比9月底上涨120元。与华东现货铝价差有所缩窄,约190元。从成交情况来看,市场出货积极性不减,下游需求多以刚需为主,贸易商采购不多,现货成交表现偏弱。

  受海外“第二波”疫情,伦铝库存先减后增,截止10月30日,LME铝库存在1462750吨,环比9月底增加3580吨,增幅0.26%。10月国内沪期铝库存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上半月,库存增长趋势明显,最高达24.9万吨,月末受市场需求好转,库存稍有下降趋势,截至10月23日,沪期库存在237777吨,环比9月底增加14623吨,增幅6.55%。国内电解铝社会库存(含SHFE仓单):上海地区10.8万吨,无锡地区19.7吨,杭州地区7.1万吨,巩义地区6.5万吨,南海地区19.6万吨,天津4.4万吨,临沂0.5万吨,重庆0.2万吨,消费地铝锭库存合计68.8万吨,较9月底上升2.8万吨。

  当下市场对宏观面的走势仍持较为谨慎态度,疫情的二次爆发以及美大选的临近都对铝价形成了一定负面影响;不过就国内而言,10月以来铝企利润虽有所收窄,但整体释放产能仍在不断增加,不过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渐回暖,国内库存尚未出现明显累库现象,社库整体仍保持低位;短期内在现货以及低库存的支撑下沪铝或延续震荡偏稳的走势,后续随着逐步进入传统淡季,库存若再次步入累库周期下铝价仍有一定下跌可能,沪铝主力可关注在1.44-1.5万区间震荡,料11月份铝价依旧难以突破1.5万关口。

  近期美国新一轮刺激方案的推出有所延迟,同时当下疫情爆发的比第一次更为严重,市场信心遭受重挫;短期来看,宏观面利空因素较多,伦铝或延续震荡偏弱运行,后续需继续关注疫情的发展趋势以及各国的经济刺激计划,预计11月份伦铝或将呈现震荡走势。

  房地产稳增长,需求支撑可期。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483292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比1-9月提高1.0个百分点。从环比速度看,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2%。按行业构成看,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为116556亿元,同比增长6.3%,增速较1-9月提高0.7个百分点。

  后半年内均保持高增速运行。1-10月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6.3%,较1-9月提高0.7个百分点。据测算,10月当月房地产投资同比增长12.19%,较9月当月提高0.29个百分点,仍保持超两位数增速运行。从项目层面来看,1-10月购置土地面积累计同比下降3.3%,降幅较前月扩大0.4个百分点,累计降幅自7月起逐月扩大。1-10月施工面积累计同比增长3.0%,增速较前月下降0.1个百分点;竣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9.2%,降幅较前值11.6%收窄2.4个百分点。1-10月新开工面积累计同比下降2.6%,降幅较前值收窄0.8个百分点;据测算,10月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4.1%,相比上月增速为负,提高6.1个百分点。从销售层面来看,1-10月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增速与上年水平基本相当,累计同比降幅由上月1.8%收窄至持平水平;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同比增长5.8%,增速较上月提高2.1个百分点。据测算,10月当月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5.2%,增速较上月提高8.3个百分点;10月当月销售额同比增长23.9%,增速较上月提高7.8个百分点。

  从10月房地产数据来看,房地产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运行态势。从5月开始,由于政策利率下行,房地产投资保持8%以上的当月同比增速,使房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于6月迅速回正。7月后,尽管货币政策保持中性,并基本秉承“房住不炒”的基本导向,房地产投资仍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当月增速。接近年底,预计房地产投资增速随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财政政策具体空间落地,在年内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