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首页 | 金融资讯 | 财经资讯 | 金融新闻 | 财经新闻 | 金融信息 | 财经信息 | 文章中心 | 

您现在的位置: 金融财经网 >> 财经新闻 >> 正文

  没有公告

  理财难题_债券_资产配置_信用           ★★★ 【字体:  
理财难题_债券_资产配置_信用
作者:佚名    财经新闻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5/6    

  《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此轮优质资产稀缺问题的表现之一是,一方面,信用债发行规模下降,不同品种收益率持续下行;另一方面,信用债的配置需求旺盛。

  以银行理财为例,居民对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偏好持续下降,导致理财产品为了确保募资端的稳定,在资产端减少了股权类或风险相对较高债权类资产的配置。

  近段时间,“抢券”成为债券市场的关键词之一。国金证券研报指出,自4月以来,农商行、基金公司、理财公司加大了买债力度。

  中信证券明明债券研究团队(以下简称“明明团队”)指出,从理财资产配置比例的变化来看,非标压降后的资金流出由信用债来承接,但信用债净融资额不断下行,信用利差压缩至低位,导致配置过程中面临较为严重的优质资产稀缺问题。

  中国银行研究院博士后杜阳向记者分析称,资管新规落地后,银行理财业务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标的更加规范严谨。在此过程中,监管部门持续加强对理财业务的监管,短期内给资产配置选择带来一定压力;同时,资本市场发展进入调整期,股票、债券等底层产品收益率有所下降,由于理财产品强调稳健性和安全性,更多投资于债券等保守型产品,但2022年11月份以来,债券市场大幅调整,债券价格大幅波动,引发理财产品“破净潮”;此外,宏观经济运行承压,信贷替代作用增强,信用债发行有所回落,自2022年以来,受多方因素影响,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成本有所上升,发行量有所下降,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供给减少。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底,理财产品资产配置以固收类为主,投向债券类资产的规模为19.08亿元,占总投资资产的63.68%。

  普益标准研究员黄诗慧告诉记者,非标压降的监管压力下,供需间期限错配明显,加之地产融资持续收缩,优质非标资产紧缺,导致资金流进一步向债券倾斜。一方面,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货币政策边际宽松,流动性较为充裕,市场风险偏好走低,资金投资需求增加;另一方面,供给端优质主体直融成本偏高,信用债净融资额不断下行,信用利差压缩至低位,债市较不明朗的前景也导致银行理财缺失增厚收益的优质资产。

  “在配置端,目前阶段包括房地产、城投等领域的信用情况不明了,因此可投领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缩。近期,证监会针对新上报的债券基金投资信用债比例及杠杆水平等发布了指导意见,严控低风险等级的债券比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产品配置的难度。”资深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指出。

  需要注意的是,资金端的风险偏好也进一步推高资产配置的难度。在兴业研究金融监管高级分析师陈昊看来,资产配置难度增大不仅是资产端相对较高收益资产缺失所导致,也是理财产品的购买者风险偏好有所下降所导致。随着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全面落地,在2022年经历了两次理财产品净值较大幅度波动之后,居民对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偏好持续下降。对于净值波动较大的理财产品,居民往往用脚投票予以赎回,这就造成了理财产品为了确保募资端的稳定,在资产端也减少了股权类或风险相对较高债权类资产的配置。

  总的来看,国海证券研报指出,优质资产稀缺的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流动性环境,当流动性趋于宽松,资金成本低廉时,机构倾向于加杠杆进行套息操作,从而加剧优质资产稀缺现象;二是供给层面的信用债净融资情况,一旦市场融资出现下降,对机构而言则意味着可以选择的配置标的将相对减少,从而容易引发优质资产稀缺问题;三是需求层面,机构需求向短端聚集。

  作为银行理财、债券基金、保险产品、券商资管产品底层资产的“大头”,债券配置压力将直接传导至资金端。

  “银行理财在资产端面临资产收益率不断走低的问题,且投资标的分散不足,在债市单边下行时,银行理财也难以把握股市、商品、黄金等大类资产轮动的行情,缺乏跨市场的风险对冲能力。而银行在负债端将面临负债成本难降等问题,导致机构为了保证市场份额不得不压缩利差,甚至可能出现利差倒挂。”黄诗慧如是说。

  展望后市,天府信用增进股份有限公司方面认为,从目前市场环境看,本轮优质资产稀缺现象短期难以结束。一方面,当前宏观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仍需宽松的货币政策支持,流动性阶段性充裕将是大概率事件。另一方面,债市估值处于修复中,理财、基金仍将加大对债券的配置,比如3月新发行理财产品中债券投资占比仅17.34%,距破净前40%~50%的水平仍有较大空间。此外,在区域融资成本控制压力下,地方国企或城投新发债券意愿下降,叠加目前企业债审批政策尚不明确等因素短期内难以改善,对债市供给的影响仍将持续。

  从配置角度看,明明团队分析称,预计经济复苏节奏较为平缓,后续信贷投放节奏将有所放缓,优质资产稀缺问题很可能成为下一阶段债市运行的主逻辑。同时,当前国债收益率相较于极低的贷款利率而言,对银行更具备配置吸引力。大型银行以较低的利率吸引信贷,一方面使得当前的债券投资性价比相较于低息贷款而言更优;另一方面,大型银行挤占中小银行信贷空间后,中小银行面临的优质资产稀缺问题也会使其转向债券市场寻找机会。

  普益标准研究员霍怡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机构需要继续完善投研体系建设、丰富产品渠道,深挖潜在的细分领域,提升不同估值方法下的产品配置能力,尤其需要加强权益类资产投资能力,通过更为丰富的资产组合和投资策略,积极布局更加契合投资者利益的创新产品。另外,机构可通过对市场情况的实时监控,提高对资产潜在风险和传导链条的敏感度,增强理财产品的抗风险性。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霍怡静建议,首先,应当以稳健的风格为主,适当降低心理预期收益,适当降低风险资产的配置比例;其次,要建立长期投资理念,避免跟风赎回,实现资产长期保值增值。

  杜阳也表示,投资者需要树立长期的价值投资观念,转变投资心态,理性看待市场波动。具体来看,投资者应该考虑产品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一方面,随着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的基本完成,投资者应该意识到收益是与风险相匹配的,需要结合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更加适合的投资产品。对于稳健型的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低风险性理财产品;对于激进型投资者来说,可以选择中高风险性理财产品。另一方面,需要关注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投资者需要根据资金的闲置时间来选择不同流动性的理财产品,即对于资金闲置时间较长的投资者来说,可以购买那些流动性较差、业绩比较基准较高的理财产品;而对于那些闲置资金时间较短的投资者来说,则需要优先考虑流动性较强的理财产品。

  “投资者应当更为准确地评判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特别是在资管产品打破刚兑之后,高收益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居民应当合理将自身资产在不同风险、收益的资产或资管产品中进行配置,逐步适应风险与收益相匹配的客观环境。”陈昊如是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财经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财经新闻:

  • 下一个财经新闻: 没有了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星展银行“跨境理财通”北向…
    2023买哪种理财产品好?可以…
    普融花:投资理财的七大误区
    三信科技2022年净利2217万同…
    银行理财产品 业绩展示中的“…
    银行理财到底有多大的坑:三…
    揭秘信银理财结构性产品投资…
    致青春!如何守护近30万亿元…
    西南财经大学探索“三个三”…
    【财经早餐】20230503星期三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金融财经网提示: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的网站客服解决!
    金融财经网 | 金融资讯 | 财经资讯 | 金融新闻 | 财经新闻 | 金融信息 | 财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