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3年4月26日上午10:00,南财理财通即将重磅发布《2022年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实际运作报告》并举办第五期策略会,本报告和策略会指导单位为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由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提供数据和算力支持,21世纪经济报道提供媒体支持。在本次课题研究调研阶段,南财理财通专访了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副局长邓晓云、兴银理财总裁汪圣明、信银理财总裁谷凌云、苏银理财总裁杨涛、渝农商理财总裁张菲和盈米基金总裁肖雯,敬请关注!
走过2022年,银行理财公司持续扩容,理财产品净值化程度进一步提升。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业绩来看,银行理财的行业格局都已悄然生变,各家理财公司正在积极探索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据南财理财通数据,在2022年市场较大波动的环境下,苏银理财2022年所有到期兑付或开放兑付的含股票产品中有92%(按规模计算)的产品在业绩基准以上兑付;固收产品全年平均增长率达4.412%,为行业平均涨幅的1.93倍。
近期,南财理财通课题组面对面专访了苏银理财总裁杨涛,他从投研、科技和产品这三个方面拆解了苏银理财的差异化优势。他坦言,未来银行理财公司的突围之路将主要围绕做好产品设计以及客户陪伴、提升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管理规模等方面展开。
他认为,对苏银理财而言,2023年首先是渠道为王。过去的几年里,苏银理财产品的收益及兑付等情况在市场上取得了良好表现,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渠道。其次,他表示,要坚持以科技引领发展,加快理财业务数智化能力提升。
南财理财通:在大资管变局中,2023年如何做好高质量发展?规模优先和质量优先如何平衡?
杨涛:第一,根据客户的需求做好产品的设计,提高产品适配度。例如,权益占比在20%以上的产品,我们在发行时会尽量设计成两年期、三年期长期限封闭,以此降低短期市场波动给投资者和产品带来的影响。如果产品的设计没有做到适配,客户即使购入了(理财产品),短期内也会流失。
第二,提升客户陪伴质量,通过与代销渠道的高效联动,将产品介绍、投资者教育等信息由代销渠道传达给客户。在去年底的债市波动中,我们感到力有未逮的地方,就在于和代销渠道之间的联系仍不够紧密,因此我们未来将进一步重视与代销渠道的沟通交流,并探索一些类似服务号或者公众号的方式,将信息高效、定向地传输给客户及代销渠道。
我们坚信,未来竞争的核心将是优化产品设计、加强与客户的陪伴体验,持续提高服务质量,并逐步扩大产品规模。
南财理财通:理财公司持续扩容,作为城商行理财公司优等生的苏银理财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打造差异化优势?
杨涛:第一,强化投研体系。苏银理财采取内外结合的策略,内部专门设有研究部,侧重宏观、策略、利率等方向。外智方面,一是通过成立苏银理财顾问委员会等形式,邀请顶级专家学者,包括政府智囊、资管行业领军人物等,精准把握宏观经济和行业形势,更好地支持公司的投资研究;二是积极与金融合作机构加强沟通交流,充分运用好公募基金、券商等合作机构的研究成果来提升自身的投研能力。
第二,重视科技能力建设。江苏银行一直以来是最具有互联网基因的银行之一。作为江苏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我们也致力于打造最具科技基因的理财公司。举个例子,苏银理财是业内第二家上线交易系统的理财公司,这充分说明了我们对业务系统前瞻性开发及应用的重视。另外,我们内部特别重视数据的挖掘和使用,成立了专业的数据管理团队,加强数据可视化应用。我们对产品规模、收益、久期等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形成各种各样的管理驾驶舱,实时展示并分析数据,提升投资、营销的质效。比如,通过业务驾驶舱,投资团队可以对今后一段时间内的静态收益率进行实时预测,并根据市场变化和数据变化不断更新预测结果。
第三,加强产品设计。一是资产驱动负债,例如含权类产品应尽量拉长期限至2年、3年,以增加产品盈利空间;二是负债匹配资产,例如提升短期限产品投资策略的灵活性,缩短资产久期,或是将信用债和利率债等有机结合,形成互补,分散风险。这两个方面做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客户对于获取收益和降低波动的要求;三是加强特色产品的研发,例如我们针对公益慈善事业,发行公益理财产品,捐赠出部分产品管理费,定向用于“栖霞寄养点儿童教育”项目,促进孤残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此外,我们还加强ESG主题、共同富裕主题等类型理财产品的发行,扎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以上三个方面是我们思考比较多的地方。当然,还有很多方面,例如渠道建设、风险管理等,一切能力建设都是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这个核心出发点。
南财理财通:去年四季度债市回调对整个债券市场影响很大,在债券配置上有何启发?
杨涛:债券市场回调,产品净值下跌,因此客户赎回,管理人不得不出售资产。如果客户赎回的量多了,那么市场的抛压就会变大,调整幅度会进一步加深,产品净值加速下跌,届时客户赎回更多,我们被动卖出的(资产)也会更多,产生了所谓的“负反馈”。这次债市回调,其实给了我们资管机构一个提示,那就是资产和负债的期限要匹配,要保持合理的流动性,不能一味追求高收益而造成资产负债严重不匹配,最终酿成流动性问题。其次,要做好利率研判工作,尤其是在市场预期一致、交易比较拥挤的时点。
管理人在配置固收类资产时,要注重利率研判,强调久期管理,并进行分散化配置。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始持续优化产品久期和资产久期的匹配情况,期限越短,久期越低,以保障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回撤幅度。另外,根据不同债券的波动属性,我们加强在利率债、产业债、城投债、次级债之间的组合管理,分散化配置,提高组合应对波动的能力。2023年,我们会继续坚持自上而下的研究体系,密切关注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做好相关研究工作。
南财理财通:截至2022年末,苏银理财固收类产品存续数量和规模较2022年上半年末有所下降,混合类产品存续数量和规模则上升,混合类产品发展迅速。2023年苏银理财在产品布局上是否会做些调整?2023年重点发力的产品线有哪些?
杨涛:总的来说,我们认为权益市场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所以对于含权类产品,我们会加大力度发展。尤其是经过前两年的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含权产品的投资策略是能够满足老百姓的投资需求的。即使是经历了去年股市的低迷以及11月份的债市波动,我们含权产品的到期兑付收益率仍然达到较好水平,这说明我们的权益投资策略能够适应市场需求,我们未来会继续坚持这一策略。
在期限上,我们坚定不移地拉长产品久期,减少客户因市场波动而不断进行申赎,引导投资者长期持有并真正享受时间的复利;在配置上,我们创设并持续运用Smart Alpha投资体系,利用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工具,实现多样化的资产配置。
此外,银行理财投资人和基金股票投资人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他们更偏向波动较小的产品,因此我们在含权类产品方面,会继续以绝对收益为导向。固收的摊余成本法产品,我们也会坚定不移地进行发售。
南财理财通:摊余成本法计价的产品和过去“刚兑”的老产品之间的核心不同是什么?
杨涛:摊余成本法估值的理财产品,“低波动”是其主要卖点。在债市高波动的环境下,摊余成本法产品可以配置与产品期限相匹配的资产并持有到期,获得确定的票息收益,采取这种估值方法,可以让产品的净值曲线看起来没有太大的波动。由于购买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大多是风险厌恶者,对净值波动的承受能力较弱,因此这类产品有一定的吸引力。但我想强调的一点是,摊余成本法只是一个估值方法,它并没有把风险完全规避掉,资产仍然会存在信用风险,并最终体现在净值上。因此,不能说摊余成本法产品相比老产品来说是没有风险的,它仍然是有风险的,这就要求我们理财公司要扎实做好资产研究和风险控制,将资产质量持续保持在最优水平。
南财理财通:在2022年两轮“破净潮”和“赎回潮”的冲击下,资产端如何投资成为银行及理财公司共同面临的问题。2022年苏银理财产品“破净”比例低于理财公司行业平均水平,且“破净”产品规模占比较低,你们在投资端有什么经验吗?
杨涛:在控制风险方面,市场上的每一家机构都会有自己的考量和做法。在固收类产品方面,我们认为资产组合要充分匹配产品的流动性、收益性和安全性特征,让产品配置合适的资产,不能让一些流动性要求高的产品去配长期限资产;同时要做好分散化配置。通过对利率债、产业债、城投债、次级债等的合理组合提高波动对冲性。此外,我们严控资产的集中度,防范单一债券对组合的过度影响。
在含权类产品方面,我们一是利用好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和工具。我们的权益投资在重点行业均储备有优秀策略和专户,同时还会在产品中配置一部分中性策略资产稳定增厚收益;二是在精选管理人的基础上,投研团队加强对市场走势的研判,做好风控和择时调仓;三是我们在产品设置上,以长期限为主,设置1-3年的封闭期,可以减少客户因市场波动而不断进行申赎。
杨涛:这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资管新规”以前,银行的理财业务主要是由母行的资产管理部来展业,资产的获取和渠道销售等高度依赖母行自身的资源禀赋,因此,理财业务规模与母行的体量、经营属地等有着很大关系。但在“资管新规”颁布以后,银行理财业务已经转型,由从母行独立出来的理财子公司进行经营。尤其是现在产品允许异地其他行代销,这也就意味着银行理财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经营属地的限制,大家一起到全国范围内竞争。
这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但同时,这也对中小银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渠道、产品到投研、系统等方方面面。因此,正如我们今天所讨论的,对于那些有能力持续投入的中小银行的管理人来说,要在产品设计、投研体系、金融科技、渠道建设等领域不断发力,建立起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真正管理好资产,为老百姓守护好钱袋子;而对于一些暂时没办法做到全方位投入的中小银行来说,也不用着急,可以先以渠道销售为发力点,不断积蓄力量。银行理财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需要大家一起来努力。
杨伟民:居民消费、房地产、民营经济、进出口是关系今年我国经济整体好转的关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