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基金自购潮再现后期市场怎么看?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18 0:39:17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近期基金自购潮再现,交银施罗德、融通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等多家机构分别宣布自购旗下基金。

  疫情出现之前的10年间,较大规模的基金自购潮分别发生在2010年、2015年和2018年,每年发生的基金自购规模分别为9.5亿元、3.7亿元、3.8亿元,基本都是在股灾期间。而自每一次基金自购潮至今,我们可以观察到股票型基金总指数分别上涨了102.58%、26.81%、67.55%。(注:此处基金自购潮专指股票型基金)

  而自疫情开始后,2021,2022,乃至2023年至今,每年均发生了大规模的基金自购潮,自购规模分别为15.8亿元(2021年)、18.8亿元(2022年)、5.8亿元(2023年,截至7月)。

  基金自购既重振市场信心,也提示大家低位买入的机会。历史或许不会重演,但有时却惊人的相似;而普通投资者需要做的,便是坚定信心,长期投资。

  中庚基金邱栋荣于最近发布的基金二季报中表示,从估值上看,A股整体估值水平至历史低位,经济温和回升仍有利于企业盈利见底回升,权益资产对应了更高的风险补偿水平,机会大于风险。

  从结构上看,随着股价回落和业绩消化,显而易见的高估值公司比例较大幅度降低,机

  港股二季度振幅较A股更大,港股整体估值水平基本处于历史较低的10%分位左右,港股性价比很高,且部分公司具备稀缺性,继续战略性配置;如港股互联网股兼顾确定性和成长性,如港股医药科技股估值回归理性,具有较大的创新可能性。此外,关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价值股,重点关注供给端收缩或刚性行业,及其在需求复苏情况下的潜在弹性,主要行业包括:基本金属为代表的资源类和能源运输公司,大盘价值股中的地产、金融等。

  国投瑞银施成于基金二季报中表示,我们倾向于认为,2023年全年的行情可能都会更偏成长一些,因为市场刚从两年的熊市中复苏过来。后续成长的演绎,有可能实现虚实的切换,业绩成长股会迎来机会。而在经济没有进入过热的情况下,龙头公司在复苏前期阶段表现会更为突出。

  目前的时点不少制造业已经走过,或即将走过其产能过剩的节点,未来盈利能力预计不再下滑。而其中的龙头公司,在行业大幅过剩的背景下仍有很强的盈利能力,具备投资价值。上游资源品,具备资源属性的,由于其长期供应的速度限制,盈利中枢会持续上行。以上是我们认为具备投资价值的两个逻辑。

  新能源汽车方面,目前状况和我们预期比较接近。销量、库存、价格、预期都到了一个比较极限的状态,已经处于衰退的末期。随着需求的恢复,未来 2-3年的时间都会持续向好。

  TMT行业,看好汽车智能化和机器人。汽车行业的产能充分释放,使得2023年竞争将会很激烈。而作为规模经济的行业,头部企业可能会迅速拉大和尾部企业的差距,2023年很可能是两极分化剧烈的年份。车企从分化中走出的胜者,未来有可能继续走向全球,我们会仔细观察其投资机会。

  注: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过往的业绩表现并非未来回报的保证,投资/理财产品不保证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金。除另有说明外,数据及截图来源为Wind、基金季报,截至2023年7月19日。

  本文的信息均来源于已公开的资料,本公司/本平台/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亦不保证该等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本文所载的意见仅反映本公司/本平台/作者于发布本文当日的判断,该意见会不时转变,而不会另行通知。

  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载的信息、意见仅供参考,但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合适性投资建议或邀请。投资者不应单以本文为唯一参考而作出投资决定,在作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考虑自己的个人情况及相关产品的特定风险。

  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司/本平台/作者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文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亮剑:净值说话,否则、巫麻究!子母弹、连环弹、“集”激束炸弹…可以踩雷已无底线…咋个?

  近期基金自购潮再现,交银施罗德、融通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等多家机构分别宣布自购旗下基金。疫情出现之前的10年间,较大规模的基金自购潮分别发生在2010年、2015年和2018年,每年发生的基金自购规模分别为9.5亿元、3.7亿元、3.8亿元,基本都是在股灾期间。而自每一次基金自购潮至今,...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